周口幼儿师范学校(原淮阳师范),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,始建于清宣统元年(1909年)三月,初名陈州府初级师范学堂,是河南省创办最早的师范院校之一。1913年更名为河南省立淮阳师范学校,1916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,1927年更名为省立淮阳中山学校,1933年又复称河南省立淮阳师范学校。
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学校曾先后搬迁至鲁山、内乡、西华、周口、项城、西平、鸡公山等地,七易其址。1949年春,信阳和平解放,学校由信阳人民政府接收。1950年秋在淮阳复校。2002年9月,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,更名为河南省周口幼儿师范学校。学校文化底蕴丰富,具有丰富的师范办学经验,在百年的历史中,为国家输送了数万名建设人才,被誉为“豫东教师的摇篮”。
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。淮阳县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小组、周口地区第一个党支部,分别于1924年、1926年在此创建。学校师生曾参与了“五四”、“五卅”、“九一八”、“一二·九”等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。
周口幼师还具有较高得声誉,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的高镇吾,曾任江苏省文化局局长的李俊民,曾任平原省政府主席的晁哲甫,曾被鲁迅、茅盾高度赞扬的文学研究会诗人徐玉诺等曾在这所学府里培桃育李,奉献才智,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。上世纪之初,学校就提出了“主师道,培民本,敦教化,振国纲”的办学宗旨。百年来学校一直秉承这种传统,把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,孜孜以求,奋斗不息。